白癜风怎样治 http://m.39.net/pf/a_6159813.html
风热犯肺

(1)麻杏石甘汤的应用

药物: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

这边把麻杏石甘汤与大青龙汤(麻桂杏草、石膏、姜枣)加以表明比较,以明了两方适应症的不同。

麻黄发汗,用于太阳表实。欲求发汗,麻必合桂,且需温覆;现方中无桂枝,则麻黄宣畅肺气而治咳喘。石膏清热,用于阳明经证,清阳明里热,石膏必合知母;现不配知母而伍麻黄泄肺热而发郁阳。麻黄配杏仁能宣肺气而平喘止咳,甘草以和诸药。是以本方的效用不在发布,而在宣畅肺气、清泄肺热,诸症自平。

理论上,本方与大青龙汤都属于外解表邪并清内热的药剂。不过,大青龙用于外寒重而内热轻,是以麻黄量重,且配桂枝,而石膏只用鸡子大一枚;是重在峻发其汗,则外解寒邪兼清里热。本方用于肺热重而外邪轻,是以用麻黄不仅不配桂枝,石膏则用半斤;是重在清泄肺热外达肌表。故大青龙用于不汗出而烦躁者始为对症,而本方则不同有汗无汗,唯有是肺有郁热而喘者,便可施用。

唐某 女 9个月 入院号:

年12月7日一诊:患儿屡次吐恶,近则咳嗽气促,痰鸣辘辘,叫吵担心,小溲缺少,大便干结,汗多舌白。痰涎上壅,治以豁痰润下。处方:

钩藤4.5克 胆星2.4克 陈皮3克 竹节白附子4.5克 淡竹沥一支 分二次,姜法二滴冲服,姜半夏9克 瓜蒌霜9克 姜竹茹4.5克 杏仁6克 3剂

12月10日二诊:药后吐痰下痰,气促已缓,咳痰仍多,便下又结,纳动舌白。再以原法。处方:

陈皮3克 姜半夏9克 竹茹4.5克 杏仁6克 川贝4.5克 瓜蒌霜9克 胆星2.4克 竹节白附子4.5克 礞石滚痰丸9克(包) 3剂

药后下痰不少,咳痰转瘥,舌净便通,遂予星附六君汤加麦芽5剂,调胃杜痰,其病即安。

按:患儿诸症为风痰闭肺,气实痰盛而至。乃用气痰互治之法。以陈皮、胆星、白附、杏仁宣肺风痰,竹沥、瓜蒌霜引痰下行,又加钩藤除烦而防发痉。三剂后虽吐痰下痰,但痰咳仍多,大便又结,拟用保赤散,因无货故易滚痰丸代之。药后痰去泰半,气促亦和。再以星附六君和谐脾胃而化余痰。

(2)银翘散与桑菊饮的应用

药物:银翘散有银花、连翘、竹叶、荆芥、鼎力子、薄荷、桔梗、淡豆豉、甘草、芦根;桑菊饮有桑叶、菊花、桔梗、杏仁、芦根、连翘、薄荷、甘草。

这二个药剂均可用于风温初感。其辛凉解表、清泄风热,两方有联合之处。但银翘散重在表解,而桑菊饮则重在清泄,稍有进出云尔。如在临床上凭借病情随症加减,其成效殊亦无分轩轾也。

陈某 男 3岁 门诊号:

年4月5日一诊:风热犯肺,发烧咳嗽(体温39℃),舌苔薄黄,脉数汗少,口干咽红,便闭尿赤,病发三天,热在气分,急需辛凉轻清。处方:

淡豆豉9克 桑叶6克 连翘9克 鼎力子9克 薄荷3克(后下) 活芦根30克 桔梗4.5克 生甘草3克蝉衣3克 射干6克 2剂

4月7日二诊:得汗热松,T38℃,咳嗽较爽,咽红口燥,便通一次,小溲通赤。气热未清,再以清解。处方:

桑叶6克 连翘9克 薄荷3克(后下) 枇杷叶6克(包) 条芩4.5克 桔梗4.5克 生甘草3克 活芦根20克 花粉9克 杏仁6克 2剂

4月12日三诊:邪化热清,咳嗽亦爽,舌润口滋,纳动便调。兹拟清养。处方:

桑叶6克 杏仁6克 枇杷叶6克(包) 竹茹6克橘红3克 生甘草3克 象贝6克 紫菀6克 炒谷芽9克 川石斛9克 3剂 其症即安。

按:风热咳嗽,准时清解,热退易安。本例病期较短,邪热尚浅,辛凉清解,仓卒康复。

肺燥阴亏

(1)补肺阿胶散的应用

药物:阿胶(蛤粉炒)、马兜铃、鼎力子、杏仁、甘草、糯米。

本方主治肺虚有火,嗽无津液而气哽者。此因火盛则阴亏,液少则气哽。方中有马兜铃清肺降火,鼎力子利膈滑痰,杏仁润燥散风,阿胶滋阴养肺。气顺则不哽,液充则火退。土为金母,故加甘草、糯米以益脾胃。但李时珍指出,阿胶、糯米为补肺之正药。且甘草亦有缓急润肺止咳之效。本方合用于咳嗽陆续,痰咯不畅,肺热口干,舌红少苔,脉象细数之症。常可加沙参、二冬、百合、石斛,及紫菀、款冬、桑皮、川贝之属,离别加强滋阴清肺或止咳化痰之力。若面白形软,脉虚易汗,为肺气亦虚,卫阳不固,可加太子参、黄芪等品。

咱们阅历,马兜铃有促吐之能,服后看来做恶呕痰,随之喘咳显减。从中可知,原方之配伍,以兜铃涌吐胶痰,而以糯米保护胃气,有深意焉。

徐姓3岁女孩。原有宿哮,咳嗽已久,咯痰不畅,食纳少味,肺弱而易汗,阴亏而口渴,舌红苔剥,脉见濡数。诊其为肺气素虚,阴弱痰结。给以补肺阿胶散加减。方中阿胶、兜铃、款冬花、北沙参各9克,鼎力子、杏仁、紫菀各6克,橘红4.5克,甘草3克,糯米30克(包)。5剂后咳嗽大减,痰吐爽快,纳食初动,舌苔尚剥。继以上法,清养肺气兼以化痰,连服二周而愈。

(2)清燥救肺汤的应用

药物:桑叶、石膏、阿胶、人参、杏仁、麦冬、黑芝麻、枇杷叶、甘草。

本方主治为肺燥干咳,症见咽喉干痛,口燥唇裂,痰稠难咯,口渴引饮,大便干秘,舌燥少津,脉象饰物。方中桑叶宣肺,石膏清热,杏仁、枇叶润肺止咳,麦冬、阿胶、芝麻滋阴润燥,人参、甘草益气健脾。临床上凡温邪燥灼肺津者,能建成效。使用时热重可加桑皮、丹皮,液亏可加生地、玄参,痰燥可加瓜蒌、川贝等。

徐某 男 3岁 门诊号:

年10月18日一诊:咳嗽痰阻,不易咯出,已历四月。曾用中西药物诊疗,成绩不显。纳少喜饮,汗多尿数,大便尚调,舌红苔薄。是久咳肺耗,气痰不顺。治拟钱氏补肺阿胶散加味。处方:

阿胶9克(烊冲) 马兜铃9克 杏仁6克 甘草3克 鼎力子6克 糯米30克(包) 南沙参9克 川贝4.5克 款冬花9克 菟丝子9克 4剂

10月22日二诊:药后吐痰不少,咳嗽减弱,小溲转长,口渴已瘥。舌红苔薄,原法加生地12克,4剂。

三诊时咳嗽基础已和,再以调补肺肾而收全功。

按:本例因久咳耗肺,肾虚尿数,故咳嗽不爽,痰难咯出;且喜饮多汗。痰热灼津,则金水两耗,以致用时四月咳嗽未愈。治以补肺阿胶汤,滋阴润燥,藉马兜铃吐涌胶痰,因内有糯米可保胃气;再加沙参、川贝、款冬清养止咳,菟丝子补肾和尿。在痰去气清之下,咳嗽缩小,小溲转长,津液渐复。再加生地,调补肺肾以善后来。

(3)生脉散的应用

药物:人参、麦冬、五味子。

生脉散为临床罕用的药剂之一。方中主药人参扶元益气;麦冬甘凉,滋阴养液;五味子酸浊,收涩生津。盖赤子稚阴未长而活力强盛,故营液易亏;其若感邪较深,耗费肺胃阴津;或体气薄弱,心肾精气难复,均需首先顾及气阴。此时,生脉散有很大的哄骗价格。此间人参普遍可投党参、太子参;但阴液大亏者,以西洋参、皮尾参为好,或珠儿参亦佳;仅见肺阴不够者,可用南北沙参代之。

肺金气阴不够之咳嗽、气短、易汗,是本方的对之症。当时痰浊初化而肺阴已伤;或哮喘虽平而气阴两耗,看来渴饮便干,两脉濡细,舌净或质红苔少薄或质红而燥甚则花剥者。本方配入百合、花粉之类养阴,杏仁、川贝、紫菀、竹茹止咳肃肺。若痰浊尚盛者,则可与补肺阿胶散投合。在肺表薄弱,动则汗多时,可伍玉屏风散;兼有表虚不和,舌苔尚润者,亦可与桂枝汤同用。至若肺脾两虚者,则复合四君或异功。

例1 胡某 男 4岁 门诊号: 年7月28日救治。

寝中汗多,动后尤甚,体质薄弱,咽蛾易发,口干喜饮,大便坚挺,胃纳欠香。其脉细弱,舌净苔少。肺阴不够,腠表蓬松,生脉散加味主之。

太子参、麦冬、石斛、谷芽、生藊豆各9克,知母6克,五味子、清甘草各3克,玉屏风散10克(包)。7剂后诸症即和,再连7剂而平。

例2 徐某 男 3岁 门诊号: 年6月24日救治。

患儿常易伤风咳嗽,低热时做(现体温37.9℃)汗出淋多,纳少留饮,近又争吵发炎,大便软烂,脉细弱,舌苔薄润。气阴两虚,营卫失和。治拟生脉合桂枝法。太子参、麦冬、白芍各6克,桂枝、清甘草、五味子、陈皮各3克,谷芽9克,生姜二片,红枣三枚。5剂后复诊,诸症略减,但争吵炎未平,小溲色黄,原方加六一散9克(包),7剂后其症全安。

按:此二例同见汗症,辨治有异。前者气虚腠松,故用生脉合玉屏风;后者营卫不调,遂与桂枝汤相配,这些赤子易感外邪,证治常须琢磨体气之不够,慎勿轻投苦寒凉解。

侯某 女 5岁 门诊号:

年10月12日一诊:晨起做咳,延至蒲月。向来易得伤风,口干喜饮,纳谷普遍,二便尚调,舌红苔薄。肺阴不够,卫分较弱。治宜养阴固肺。处方:

南沙参9克 麦冬9克 五味子3克 款冬花9克 紫菀6克 炙甘草3克 百合9克 玉胡蝶3克 陈皮3克5剂

10月17日二诊:咳嗽已和,渴饮亦解,再以原法。上方5剂。

10月29日三诊:咳嗽已安,纳谷也佳,舌苔薄净,原法增益气之品。处方:

太子参6克 麦冬9克 五味子3克 黄芪9克 炙草3克 款冬花9克 玉胡蝶3克 百合9克 紫菀6克 6剂

药后其疾如失。

按:患儿肺卫素弱,时易感邪,这次咳嗽蒲月不愈,近且晨起做咳,尤其肺气不够之征。又舌红口干,看来阴分耗费。前医迭进宣肺、泻白诸剂,宜其罔效。现拟生脉散为主,参以养阴润肺之品,则药症相当,迅即告痊。

预览时标签弗成点收录于合集#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bayea.com/ppyyy/17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