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木杂记枇杷花
白癜风诊疗体系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4894936.html 蔷薇科,枇杷属 蕉花红,枇杷蕊,松柏秀,蜂蝶蜇,剪彩前行,花信风至。”(《花月令》) 花月令里被放在十一月的枇杷,八月就开始长出毛茸茸的褐色花苞,一团团地簇生在枇杷叶间。 开得真是早,不过这里是春城,各种花开自有其时令。 在一棵枇杷树下驻足细看,小小的白花藏在褐色细绒毛里,很呆萌的样子。毛茸茸的花,这是枇杷的特点,也是它的拉丁属名的意思。 本来原产中国的枇杷,因为是从日本途径被瑞典植物学家桑伯格和其同事所认知,结果种加词被误冠以了日本产之名而沿用至今。现在一般认为日本的枇杷是唐代由遣唐使带回引种栽培的,至今日产的各种枇杷里还有一种被称为“唐枇杷”。 广东话称枇杷为“卢橘”,英语把读音直接借用,就有了枇杷的英文俗名。 枇杷开花的时候,用绒毛把自己裹起来也有道理。秋冬天气寒冷,叶子大而且不凋谢,的确也需要一些特别的保暖措施,就连初长出来的新叶,也是毛茸茸的。等叶子长成熟了,叶子上面的绒毛会脱落,只有下面还保留着。各种色调的绿,有浅有深,很耐看。枇杷叶自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录入后,一直沿用至今,也被收录进了《中国药典》。 整片叶子形如琵琶,大若驴耳,一年四季常青,随时可采用,是清肺止咳顺气的良药。 “气薄味厚,阳中之阴,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气之功也”。前辈特别提醒要除去叶子背面的绒毛,“不尔射入肺,令咳不已”(李时珍,《本草纲目》)。 枇杷花也是好物,可泡茶,可采蜜。花朵虽小,却包含很多花蕊,不分解开来的话,凭肉眼很难辨识清楚。当然植物学家早已数过,有20枚雄蕊和5个花柱(随品种不同也有变化)。在这么小的花冠空间里包含了这么多花蕊,而且每一朵小花又聚合成了圆锥花序,难怪在春夏时节它会果实累累了。 秋冬开花,春夏结实,秉四时之气可说是枇杷的独特之处。翻翻各路前辈写的枇杷,多集中在枇杷果上,屡屡出现金丸、金蛋、金珠等称谓,什么“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宋祁,《枇杷》),“难学权门堆火齐,且从公子拾金丸”(陆游,《山园屡种杨梅皆不成》),“化成黄金弹,同登桃李盘”(范成大,《手植枇杷》)等等,就连苏东坡也不能免俗(“枇杷已熟粲金珠”),倒是“魏花非老伴,卢橘是乡人”一句读来让人耳目一新。名画里对枇杷的呈现,也多集中在果和叶上。宋徽宗赵佶的《枇杷山鸟图》(故宫博物院藏),画面主体部分是果实累累的两枝枇杷,左下方一只山鸟回头,其视线穿过画面中心的枇杷,看向右上角一只翩翩飞舞的凤蝶,生动活泼,构图很是巧妙。 “珍树寒始花,氤氲九秋月”(羊士谔),“满寺枇杷冬著花”(岑参),“枇杷花开如雪白”(顾瑛),不起眼的枇杷花入诗难,真写成了诗文,也要和冬寒沾上边,似乎不如此就无法体现出它不凡的一面。 眼前这夏秋交替节令开花的枇杷,即没有“负雪扬花”,也不是“素华冬馥”,该怎么写呢? 其实枇杷花这么不显眼,自有它的独特之处。站在树下嗅一嗅花香,虽说不上很有风格,但也清爽怡人,是一种很特别的甜香,有一些秋气收敛的含蓄,还夹杂了一点儿夏天的热烈。 有意思的是,这么多诗文前辈,好像只有杜甫(感觉是最不可能的一位)闻到了被人忽视的枇杷花香,一句很直白的“枇杷树树香”,竟把各种枇杷诗句都盖住了。 此时枇杷花开,不正是树树香么?借着这花香,如果再来点儿枇杷花蜜,就更妙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bayea.com/ppyas/19285.html
- 上一篇文章: 三华李成离谱李,枇杷崩盘,羊角蜜腰斩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