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真香治疗清肺降气治之食下脘中噎阻古方
清?叶桂撰《叶氏医案存真?清肺降气治?食下脘中噎阻法》:“食下脘中噎阻,背胁气逆而痛①,脉右寸独大。据述由嗔怒②致病,当与清金制木③,形瘦津少,勿用破气燥血。枇杷叶、桔梗、紫降香汁、川贝、苏子、生香附汁。” 1.背胁气逆而痛:《黄帝内经》曰:“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胁”指从腋下到腰上的部分,两胁下痛是肝气淤滞;严重的就会“引少腹”,“引少腹”就是指使得小腹也会疼痛,因为肝经也从小腹部经过,同时“令人善怒”。 2.嗔怒:恼怒。 3.清金制木:“金”指肺;“清金”即清肺火。“木”指肝。金克木,肝火上炎,清之不已,当制约肝木,取清金以制约木火之亢。 1.枇杷叶:肝火上炎,清之不已,当制肝,乃清金以制木火之亢逆也,如枇杷叶。(清金制木) 2.苏梗:紫苏的干燥茎。 (1)肝气自郁于本经,两胁气胀或痛者,宜疏肝,如苏梗。(疏肝理气) (2)肝气上冲与肺,猝得胁痛,暴上气而喘,宜抑肝,如苏梗。(抑肝) 3.川贝:景岳治郁怒伤肝,气逆动火,烦热胁痛,胀满动血等证,如贝母。(化肝) 4.苏子:一般指紫苏和野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本草新编》:“苏子降气定喘,止咳逆,消膈气,破坚症,利大小便,定霍乱呕吐。紫苏虽有叶与梗、子之分,而发表解肌,止喘定呕,未尝有异。但叶与梗宜少用,而子可多用也。盖叶、梗散多于收,而子则收多于散,亦在人临症而酌用之耳。” 5.生香附:解表止痛。主治肝气郁滞导致的胁肋胀痛。 6.紫降香:紫藤香,降真香之最佳者。 (1)《本草经解?降真香》:“降香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肝为将军之官,藏血,属木,通于春气,性喜顺畅豁达。 (2)怒气伤肝,动肝火则火载血上,动肝气则血不归经而妄行,气逆血奔,所以吐血。若肝气逆者,必有胸胁痛满等证,因气而病血也,惟其所因气,而所以治气为先也,行其气而血自清。今用药以行其气,气行则血行。药不在多,贵得其宜。《冯氏锦囊秘录》:“降真香,上部伤瘀血停积,胸膈骨按之痛,或胸胁肋痛,此吐血候也。急以降香刮末入药,煎服最良。治内伤或怒气伤肝吐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bayea.com/ppyks/17550.html
- 上一篇文章: 用药必背心诀自学必备也必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