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断桥枇杷满树金
关岭断桥精品枇杷满树金;开春以来的热风拂过贵州安顺关岭自治县断桥镇的山山水水,带来了暖意,也催熟了枇杷,充足的光照让这漫山金黄的鲜果越发甜蜜。 它们引来了游人,致富了农户,成为果农手中“金钥匙”,打开了通往致富的门路。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 金”,每一颗都那么甘甜,那么水润,带着浓郁的果香,真是值得被人偏爱的。皮薄肉厚多汁,味道实在让人很惊艳,一种温柔的清甜在口腔中融化。 春光好,枇杷香,轻轻剥开果皮,咬下一口是心满意足,剥开就有一股枇杷香在空气中乱窜,像香水的后调,甜而舒爽。 在我们中国,枇杷已有多年的种植历史。枇杷早已融入南方人的日常生活与文化里,每到春末初夏时节,枇杷都是存在感最强的一种水果。 江南人有多爱枇杷?但凡有院子的人家,总爱种上一株枇杷树。枇杷树不像桂花树,无需悉心栽培,依着 自然节令缓慢生长。这样长大的枇杷果,自然也是小小的。 但是,枇杷果依然饱满金黄,有着浓郁的果香。枇杷树不急不徐、枇杷果软糯可人,像极了江南人的性格。 去年春季,断桥镇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万元,推进全镇枇杷产业“扩面”行动,为断桥、坝陵、戈尧、纳建、木城等9个行政村的农户免费发放19万株枇杷苗,扩种枇杷达亩以上。目前该镇的枇杷已超亩。 时下,又是一年枇杷采摘季!在关岭自治县的断桥镇,漫山遍野的枇杷树上缀满的黄澄澄的果实,颗颗饱满,让人垂涎欲滴。 可喜的是,今年3月7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关岭自治县断桥镇戈尧村和村里的枇杷都上了“榜”。 “我至今都还记得第一批枇杷初挂果,我挣了两万元,这‘第一桶金虽然不多,但我却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村民黄天美说。 戈尧村全村共有户农户,果农就有户,其中40多户已发展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在短短数年间,该村发展种植了余亩枇杷和亩柑橘,精品水果种植面积占到了全村可用耕地面积的91%。 年,精品水果年产值达到了上干万,不仅实现了“万元田”“万元地”的目标,村子人均年收入也从年的多元增长至年的1.2万元。 “我们村的枇杷,品质优、果形大、味浓甜,吃起来肉质又软又嫩,一到上市的季节,到村里来买枇杷的客商和游客络绎不绝,沿路都是车。” 戈尧村党支部书记杨文海,谈及村里的枇杷,言语问尽是自豪,好似在夸奖自家品学兼优的孩子。 与大部分果树不同,枇杷在深秋初冬开花,果子在春天至初夏成熟,比其它水果都早,因此,枇杷也被称是“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 转眼,又到了枇杷上市的季节,柳宗元曾说“寒初荣橘柚,夏首荐枇杷”。作为“早春第一果”,新鲜枇杷在南方的水果店弥补了初春水果稀少的空缺。 《本草纲目》中记载“枇杷能润五脏,滋心肺”,除果实外,枇杷花、枇杷核、叶、皮、根等有各自功效。中医认为枇杷果实有润肺、止咳、止渴的功效,枇杷叶亦是中药的一种。 以大块枇杷叶晒干入药,有清肺胃热,降气化痰的功用,常与其他药材制成我们耳熟能详的“川贝枇杷膏”。 可枇杷的用处远不仅于此,枇杷树高3-5米,叶子更是大而长,还有个好听度名字叫做“无忧扇”,在部分城市也作为行道树栽种,枇杷花所采之“枇杷蜜”,属蜜中上品。 而关于枇杷的名称是因为它的叶子像乐器琵琶,还是乐器琵琶像水果枇杷一直颇具争议,毕竟他们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时间都颇为接近,而长相也确实相似。 文人墨客常常观赏枇杷的意蕴之美,树形整齐,树冠坚挺,枝叶繁茂,累累金果挂枝头,入诗亦入画。 一个关于枇杷名字不得不说的故事,却是关于大文豪苏东坡先生的了。作为留名青史的大吃货,东坡先生关于枇杷闹出的误会更是影响深远直至海外,枇杷的英文名Loquat便是来源于粤语的芦橘。 虽然现在确实有地方称枇杷为芦橘,但这大概率是受《冷斋夜话》中记录的关于东坡先生的铁事所影响。 东坡先生写了一诗“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好友张嘉甫问他:卢橘是什么果子?东坡先生说“枇杷是也”。 可最早在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可见这几样东西都是不同的,因此才并列陈述。 百年后,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也忍不住感慨:“注《文选》者,以枇杷为卢橘,误矣。” 当枇杷作为食材时,《长物志》夸赞它:“株叶皆可爱,色如黄金,味美”。在季节交替之时,难免会有些“燥”,心情也会有所波动,这时候吃上一口清凉的甜枇杷,润喉利嗓,滋养身心,实在是一种享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bayea.com/ppyyy/19189.html
- 上一篇文章: 推荐两个清润汤,秋季滋养少不了中医体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