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抬頭一樹青,低眉一捧金
北京儿童医院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qsnbdf/160304/4780807.html 文字丨『誰最中國』 圖片丨來自網絡 枇杷丨抬头一树青,低眉一捧金。 枇杷熟了 思念也跟着熟了 儿时的枇杷 是最奢侈的时光 它甜得有些惊恍 轻轻剥皮,大快朵颐 鲜汁飞迸,果香肆溢 儿时的枇杷树 绿得有点明媚 嫩绿的叶子之间 青黄交接的枇杷果子 装满了人世间最美的情愫 青涩是最初的稚嫩 金黄是满心的期许 等几次夜雨,等几次艳阳 不经意间,它已成熟 甘甜清爽,压弯枝头 与初夏撞个满怀 抬头,一树青 低眉,一捧金 它温润如木末君子 生性优雅,食性温和 一串串,一粒粒 圆溜溜,胀鼓鼓 轻轻的咬一口 还未入喉 唇齿之间,满口生津 喜欢它细皮嫩肉的外表 莹莹玉粒,金冠束发 继而入口 囫囵大食,饕餮难待 喜欢它甜中带酸的味道 鲜而不腻,爽而不淡 人世间匆匆一面 足以令人心生惦念 既欣羡你好看的皮囊 也爱慕你好吃的灵魂 枇杷树,既长果子,也结思念。睹物思人,明代散文家归有光应该最懂其中之味了吧。他的传世名篇《项脊轩志》中,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当年枇杷结果,院中飘香,归有光与结发之妻,应该也有世间天伦吧。世事变迁,物是人非,当风吹袭,树梢摇曳,写不完的惦念,洒落大片浓荫,铺天盖地。 枇杷除了味美,形色俱美,自古而来,它成了文人入诗画吟咏的题材。唐朝白居易写道:“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宋代杨蟠有诗:“何日枇杷苦笋熟,却游未减去年春。”诗人因为枇杷,而有年华流逝之想。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里对枇杷有独到的论述:“枇杷,株叶皆可爱,色如黄金,味绝美。”枇杷枝叶四季蓊郁,临霜而不失色,有“质贞松竹”之节气,果熟时有“玻璃叶底黄金族”之格致,画家以墨作画,如近代的齐白石,赵之谦,吴昌硕等,以聊托心志。 ▲宋代《枇杷山鸟图》 ▲清末吴昌硕《枇杷》 ▲近代齐白石《枇杷》 枇杷浑身是宝,源自它集结了四时的气息:“秋萌、冬花、春实、夏熟”,备天地之气,成人间风物。《本草纲目》中记载“枇杷能润五脏,滋心肺”,除了果实能供人食用,枇杷的花、核、叶、皮、根等都有独到的功效。最为人熟知的当属枇杷膏了,以花、叶为原料,熬成的枇杷膏,有止咳润喉、清肺健胃、生津止咳的功效。 离乡多年 已经不能目睹四季的枯荣 看不见你花发 看不见你叶落 看不见枇杷树下 少年痴痴望着你 等着第一颗枇杷果悄悄落下 我只记得你 身上长满了四季的气息 秋日蓄养,寒冬吐蕊,春天结子,夏初成熟 看不见你金黄透亮 看不见你鸟雀来食 看不见绿叶亭亭 少年已换了身影 如今的枇杷 已成了街边 物候的时令 大五星枇杷 「誰最中國」特惠价元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谁最中国』微商城,立即购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bayea.com/ppyas/12722.html
- 上一篇文章: 常宁人经常用的偏方出事了儿子用它给母亲
- 下一篇文章: 枇杷刚熟,去东西山偷枇杷的人就出动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