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朋友都在感慨“秋天是真的来了”,早晚吹来的风是凉爽的、身体皮肤也不像夏天那样润润的了……中医认为,

秋季燥气当令

,燥邪侵体易耗伤阴津。

燥胜则干

,津液既耗,就会出现一派“燥象”:舌干少津、皮肤干燥、声音沙哑等。

肺乃娇脏,喜润恶燥。《岳景全书》记载:“若秋令太过,金气盛而风从之,则肺先受病。”秋燥最易上侵肺卫,致肺燥,出现干咳少痰、口鼻干燥等症状。故秋季养生重在润肺防燥。但润燥养肺也要讲究方法,要适度,否则体内气血失衡,反而为湿热创造环境。

秋令燥气有温凉之分,初秋多温燥,深秋多凉燥;北方多凉燥,南方多温燥。温燥兼有火热,身热出汗、咽干或痛、口干且渴、干咳无痰,饮食宜甘凉濡润,选秋梨、葡萄、百合、荸荠等;凉燥兼有寒气,身冷无汗,头痛鼻塞、口干不渴、咳嗽少痰,饮食宜温肾润肺,选苹果、芝麻、核桃、银耳等。

温燥:枇杷叶粥

食材:枇杷叶12克,桑白皮10克,粳米克,冰糖适量。

做法:枇杷叶与桑白皮简单冲洗后,包纱布煎汁去渣,取浓汁加粳米共煮成粥,粥成时加冰糖。

凉燥:芝麻甜杏茶

食材:黑芝麻30克,甜杏仁(南)50克,蜂蜜适量。

做法:黑芝麻炒熟,和甜杏仁一起捣烂成泥,加水ml隔水蒸1小时,加入适量蜂蜜即可食用。

(文章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秋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bayea.com/ppyks/18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