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份家庭必备中成药大全,不再惊慌失措
预防白癜风复发最有效的方法 http://m.39.net/pf/a_4515780.html 在家中常备一些中成药是个好习惯,过年的时候可以备一些健胃消食片防止吃的太多消化不良,发烧感冒头疼脑热的药也得备着,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对付一些常见的小毛病,不仅方便,还能解决问题。 常用的感冒中成药 银翘片 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淡竹叶、芦根、甘草。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口服。1次4~8片,1日2次。 维C银翘片(含西药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 双黄连口服液 金银花、黄芩、连翘,辅料为蔗糖、香精。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 口服。1次20毫升(2支),1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小柴胡颗粒 柴胡、黄芩、姜半夏、党参、生姜、甘草、大枣。辅料为蔗糖。 解表散热,疏肝和胃。 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可以有效地治疗发热,对食欲不振、口苦咽干、恶心、呕吐等可以起到较好的缓解作用。 开水冲服。1次1~2袋,1日3次。 抗病毒口服液 板蓝根、藿香、连翘、芦根、生地黄、郁金、石膏、石菖蒲、知母。 清热祛湿,凉血解毒。 用于风热感冒,流感。 口服,1次10毫升,1日2~3次(早饭前和午饭、晚饭后各服1次)。 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银翘片是比较常见的清热感冒药,针对于发热嗓子疼的风热感冒,柴胡颗粒是小孩也可以使用的。父母一定要细心,因为有些药物成分不适宜儿童使用,最后要注意药量和服用时间。 常用的止咳中成药 橘红片 化橘红、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桔梗、苦杏仁、紫苏子(炒)、紫菀、款冬花、瓜蒌皮、浙贝母、地黄、麦冬、石膏。 化痰,止咳。 用于咳嗽痰多,痰不易咯出。 口服。1次6片,1日2次。 蛇胆川贝口服液 蛇胆汁、川贝母。辅料为:杏仁、薄荷脑、苯甲酸钠、蔗糖、蜂蜜。 祛风止咳,除痰散结。 用于肺热咳嗽,痰多,气喘,胸闷,咳痰不爽或久咳不止。 口服。1次10毫升,1日2次。 急支糖浆 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麻黄、紫菀、前胡、枳壳、甘草。 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症见发热、恶寒、胸膈满闷、咳嗽咽痛。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见上述症状者。 口服。成人1次20~30毫升,1日3~4次;儿童1岁以内1次5毫升,1~3岁1次7毫升,7岁1次10毫升,7岁以上1次15毫升,1日3~4次。 孕妇禁用,糖尿病患者禁服。 川贝枇杷露 川贝母、枇杷叶、半夏、桔梗、薄荷脑。 镇咳祛痰。 用于感冒引起的咳嗽。 口服,1次10~20毫升,1日3次。 通宣理肺丸 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辅料为赋形剂蜂蜜。 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用于风寒感冒咳嗽,症见咳痰不畅,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口服,1次8~10丸,1日2~3次。 孕妇禁用。 一般来讲,咳嗽有白痰是寒性咳嗽,这时不宜用清热药,黄痰则是上火引起的,可以用清热的止咳药,还有一种喘气比较厉害的干咳,这种是肺气虚导致的,应该以补为主。 常用的祛暑中成药 藿香正气胶囊(水) 藿香、紫苏叶、白芷、厚朴、大腹皮、生半夏、陈皮、苍术、茯苓、甘草。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沉、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症状者。 口服。1次2~4粒,1日2次。水剂1次5~10毫升,1日2次,用时摇匀。 水剂含乙醇(酒精)40%~50%,服药后不得驾驶飞机、车、船,不宜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 十滴水 樟脑、干姜、大黄、小茴香、肉桂、辣椒、桉油。辅料为乙醇。 健胃,祛暑。 用于因中暑而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等不适。 口服。1次2~5毫升,儿童酌减。 孕妇忌服。 人丹 薄荷脑、肉桂、甘草、儿茶、木香、冰片、桔梗、樟脑、小茴香、草豆蔻、丁香罗勒油。 祛风健胃。 用于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晕船,轻度中暑,酒醉饱滞。 口服或含服。1次0.1~0.2克。 婴幼儿、孕妇禁用。 仁丹 冰片、薄荷脑、陈皮、丁香、豆蔻、儿茶、甘草、广藿香叶、木香、肉桂、砂仁、檀香、朱砂。 清暑开窍。 本品用于伤暑引起的恶心胸闷,头昏,晕车,晕船。 含化或用温开水送服,1次10~20粒。 夏天暑湿之气比较重,体质较弱的人群如小孩、女性容易头晕恶心,吃不下饭,甚至拉肚子感冒,这种属于肠胃型感冒,用藿香正气水效果比较好。 常用的脾胃中成药 大山楂丸 山楂、六神曲(麸炒)、麦芽(炒)。辅料为蜂蜜。 开胃消食。 用于食积内停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闷。 口服。1次1~2丸,1日1~3次。小儿酌减。 保和丸 山楂(焦)、茯苓、半夏(制)、六神曲(炒)、莱菔子(炒)、陈皮、麦芽(炒)、连翘。 消食,导滞,和胃。 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口服。1次8丸,1日3次。 孕妇忌服。 香砂平胃丸 苍术、陈皮、厚朴(姜制)、木香、砂仁、甘草。 健脾燥湿。 用于胃脘胀痛。 口服,1次6克,1日1~2次。 香砂养胃丸 白术、陈皮、茯苓、半夏(制)、香附(醋制)、枳实(炒)、豆蔻(去壳)、厚朴(姜制)、广藿香、甘草、木香、砂仁。 温中和胃。 用于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表现为胃痛隐隐、脘闷不舒、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 口服,1次9克,1日2次。 孕妇、糖尿病患者禁用。 四君子丸 党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 益气健脾。 用于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者。 口服,1次3~6克,1日3次。 香砂六君子丸 含木香、砂仁、陈皮、制半夏、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益气健脾,化痰和胃。 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口服,1次6~9克,1日2次。 理中丸 党参、白术(土炒)、炙甘草、炮姜。辅料为炼蜜。 温中散寒,健胃。 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消化不良。 口服。大蜜丸1次1丸,1日2次。小儿酌减。 泄泻时腹部热、胀、痛者忌服。 附子理中丸 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辅料为蜂蜜。 温中健脾。 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口服。大蜜丸1次1丸,1日2~3次。 胃酸消化不良不适宜使用山楂丸,保和丸可以用于胃胀积食,附子理中丸则适合于脾胃虚寒的消化不良。为了增强药效,建议在饭前服用。 常用的通便中成药 麻仁润肠丸 火麻仁、苦杏仁(炒)、大黄、木香、陈皮、白芍。辅料为赋形剂蜂蜜。 润肠通便。 用于肠胃积热,胸腹胀满,大便秘结。 口服。1次1~2丸,1日2次。 孕妇忌服。 苁蓉通便口服液 肉苁蓉、何首乌、枳实(麸炒)、蜂蜜。 润肠通便。 用于老年便秘,产后便秘。 口服。1次1~2支(10~20毫升),1日1次,睡前或清晨服用。 这些通便药,老人和小儿比较用得着,市面上很多减肥药其实也是通便,但是不可经常服用,否则一旦停药,容易导致便秘。 常用的安神中成药 枣仁安神颗粒 酸枣仁(炒)、丹参、五味子(醋炙)。辅料为糊精。 补心安神。 用于失眠,头晕,健忘。 开水冲服。1次5克,临睡前服。 柏子养心丸 柏子仁、党参、炙黄芪、川芎、当归、茯苓、制远志、酸枣仁、肉桂、醋五味子、半夏曲、炙甘草、朱砂。 补气,养血,安神。 用于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 口服。1次6克,1日2次。 天王补心丹 生地黄、五味子、当归身、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人参、玄参、丹参、白茯苓、远志、桔梗。 阴亏血少。 症见虚烦心悸、睡眠不安、精神衰疲、梦遗健忘、不耐思虑、大便干燥、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复发性口腔炎、荨麻疹等有上述症状者。 口服。1次9克,1日2次,或遵医嘱。 忌食辛辣腥物,虚寒病人不宜服用。 心主神志,中医认为,神志不安和心血不足有关心,而思虑过度会损耗心血,心悸失眠的人可以多揉揉手臂内侧的心包经。 摘编于网络 有趣、好玩、实用的中医药知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bayea.com/ppyzy/13755.html
- 上一篇文章: 枇杷鮮,只10天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