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10490369.html

新安王氏内科至今已延传七代,历余年,从理论到临床,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王氏内科治疗慢性胃炎,常以瓜蒌薤白半夏汤,药用全瓜蒌、薤白、法半夏各10g,紫丹参、绿萼梅、蒲公英各15g为基本方,胃脘痞满胀闷,加陈枳壳、制香附、甘松等;胃脘疼痛较甚,加炒延胡索、九香虫行气活血止痛;食欲不振,加神曲、焦山楂以助运化;苔腻多有痰湿内阻,宜合用二陈汤。一般经1周治疗,即可见明显疗效,根据病情调治1个月则疗效可以巩固。

案1

华某,男,60岁。胃镜检查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近半年,胃脘胀闷不适,且伴嘈杂,隐约作痛,泛吐酸水,形体较前消瘦,脉细弦微涩,舌质紫黯,苔白而微腻。辨证当属肝胃不和之证,治以疏肝理气,降逆和胃。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全瓜蒌10g,法半夏、炒枳壳、甘松各10g,茯苓12g,炒延胡索、佛手柑各10g,紫丹参12g,九香虫、沉香曲各10g,煅瓦楞子12g,蒲公英15g,炙枇杷叶12g。

7剂后,诸症均减轻,仍守原法出入,续服14剂,诸症痊愈,随访未有反复。

案2

盛某,男,37岁。慢性浅表性胃炎半年,近半月来,胃痛隐隐,尤以夜间为甚,形疲倦怠,舌质偏红,苔前半部微黄腻,脉细弦微涩。从湿热郁阻阳明胃经论治。药用:

全瓜蒌、薤白、法半夏、炒陈枳壳各10g,蒲公英、绿萼梅各15g,紫丹参12g,砂仁、佩兰、炒白术、甘松各10g。

7剂后,诸症好转,守原方出入,续服7剂,即获痊愈。

案3

王某,男,34岁。既往胃痛病史5年余,时轻时重,西医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多次,或能缓解,但仍经常反复。刻诊:脘胀痛,昨日下午出现恶心呕吐,未见泛酸嗳气,舌质偏红,苔白而腻。此湿阻中焦,胃气失于和降使然,取化湿和胃之治。药用:

全瓜蒌、薤白、法半夏、陈皮各10g,蒲公英15g,制川朴、佛手柑、九香虫、炒延胡索、沉香曲、甘松、茯苓、炙枇杷叶各10g,绿萼梅15g,青橘叶10片。

7剂后,仍有胃痛,但较前为轻,脘胀闷、恶心呕吐亦未再发作,遂减炒延胡索、制川朴、九香虫。续服7剂,并嘱饮食有节相关事项,随访3个月,未有反复。

按语

瓜蒌薤白半夏汤,为张仲景治疗胸痹要方,后世医家遵医圣之教,用以治疗胸痹,每获良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有增加冠脉血流、减少心肌耗氧量等作用,反观用本方治疗胃病,纵览古今文献,鲜有述及者,《临证指南医案》曾记载叶天士用本方治疗饮浊弥留胃脘,胸阳痹阻,以致胃痛久而屡发者,并释曰:“议以辛润苦滑,通胸中之阳,开涤浊涎结聚,古人谓通则不痛,胸中部位最高,治在气分。”古人已有先例,然寥寥数语,并未引起今人重视,诚为可惜。

《灵枢·经脉》云:“脾足太阴之脉……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肠,注心中。”《灵枢·经别》复云:“足阳明之正,上至髀,入于腹里,属脾,散之脾,上通于心。”胃与心有较密切的经脉联系,针刺治疗胃病,每每选用手少阴心经络穴通里,可以此为依据,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胃病,也可以效法针刺之理。况方中选用的瓜蒌、薤白、法半夏诸药均入胃经,用治胃病,皆其所宜也。

瓜蒌薤白半夏汤,具通阳宣痹、祛痰宽胸作用,张仲景立此方以“通”,王氏内科以此方治疗慢性胃炎,也是取此方之“通”,诸如慢性胃炎,脘痞胀闷、疼痛、纳呆诸症,其病因或由火、由痰、由瘀、由湿、由食等,但气机不畅乃其基本病机,胃病气血生化无源,常可见有虚象,但治疗当总以“通顺”为第一要务,故方中加绿萼梅,以其芳香轻灵之性,理气和胃,兼舒肝气郁滞;慢性胃炎一般病程较长,久病可致瘀血留着,故以紫丹参活血散瘀并兼止痛之功;气血郁久,多有化热之候,仿丹溪越鞠丸之意,予蒲公英并丹参以清热散瘀,《本草从新》云:“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常服久服而无碍。”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蒲公英具有抑菌、抗内毒素作用,对胃黏膜损伤也有保护作用。观王氏内科活用经方,中西医理皆通,疗效自然明显。

王氏内科对慢性胃炎治疗体会颇多,每遇此类患者,均详加教诲。盖胃病之治,当时时顾护胃气,胃属土,长养万物,乃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用药当以平和为要。泻心汤类,辛开苦降,亦为妙法,然方中黄连之类过于苦寒,形体盛壮之人或可暂用,慢性胃炎病程较长,气血则不充盛,苦寒太过,只恐伤及胃中阳气,而使胃土不得生长,此亦为五行生克之理。又有因胃病日久,气血津液生化无源而常兼见虚象者,亦不可妄投补药。盖病者之虚,多为因实致虚,或见口燥咽干,舌红少苔,可合用魏氏一贯煎加减,也要防滋腻碍胃。若只见纳呆乏力,而未细查有无脘腹痞闷撑胀,妄投参芪之类,则恐实者愈实,虚者益虚矣。

本文节选自《世医之道》。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世医之道》,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或点阅读原文购书)

内容提要

延传七代,历余载,理论独特,医术精湛,学养弘深,经验丰厚,传承有道。

《世医之道——新安王氏内科学术经验撷要》一书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计划)项目——中医理论起源、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规律研究(编号:CB531)和第四批全国中医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国中医药办人教发〔〕24号)资助,是由“新安王氏内科”传承弟子共同整理编撰而成。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新安医学研究,以论新安医学为主旨;下篇为新安王氏内科研究,以“新安王氏内科”学术特色和临床经验为主题。本书是对“新安王氏内科”从事中医学术研究及临床经验的阶段性总结,使“新安王氏内科”独特的理论观点、精湛的医术经验、弘深的人文学养、独到的治学风格得以传扬,以惠及学者、医者与患者,当是中医学术传承的一种很好的体现方式。

在进一步论述中医药与传统文化和中医学术传承的基础上,发掘新安地区古今名家学术特色与临证经验,突出“新安王氏内科的治学心得和诊疗特长,并结合新知予以辨析讨论,传承新安医学学术经验的过程中彰显了“新安王氏内科”的特色,以飨读者。

该书的出版对于继承我国传统医药学的丰富遗产,整理和发扬名中医的诊治经验,无疑是一种贡献。

作者简介

胡建鹏,男,年10月生,安徽肥西人,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四批全国中医优秀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第二届安徽省十大优秀“”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助理,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安王氏内科”主要传承人。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医理论形成与发展及其规律、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分子生物学机制与中医药防治以及新安医学研究,临床擅长中医脑病、脾胃和肝胆疾病诊治。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或课题7项,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一、二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三等奖3项,安徽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项,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科研技术成果一等奖1项。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余篇,主编学术专著4部,副主编1部,副主编“十二五”“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3部。

END

中医出版好书从不会埋没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世医之道》,胡建鹏主编,由中医出版编辑发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欢迎投稿唠嗑。●王仁之“开魄门”治疗急性脊髓炎验案●新安医派验案3则讲透“湿邪”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bayea.com/ppyas/17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