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痤疮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740647.html

一、麻黄汤

: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外感风寒表实证。

:方中麻黄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散肺经风寒而平喘,为君药;桂枝解肌发表、通达营卫,助麻黄发汗散寒之力为臣药。杏仁利肺平喘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药性,又缓麻、桂峻烈之性为使药。

:麻黄、桂枝相须为用,乃辛温发汗之精当配伍;又以麻黄、杏仁相伍,体现了宣中有降,适合肺性之法。

二、桂枝汤

: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外感风寒表虚证。

:桂枝解肌发表为君药,芍药益阴敛营为臣药,生姜和胃止呕,大枣健脾益气,二药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药性,功兼佐使之用。

:发散与酸收相配,使散中有收,汗不伤正;助阳药与益阴药同用,以阴阳兼顾,营卫并调。

三、小青龙汤

:麻黄、芍药、细辛、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炙甘草。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外寒内饮证。

:方以麻黄、桂枝发汗解表,麻黄开宣肺气,桂枝化气行水,共为君药。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共为臣药。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三药共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佐使之药。

:本方辛散与酸收相伍,则散中有收;温化与敛肺相配,令开中有合:使之散不伤正,收不留邪。

四、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大枣、半夏、五味子。

:宣肺祛痰,降气止咳。

:痰饮郁结,气逆喘咳证。

:方中麻黄、细辛散寒解表;款冬花、紫苑利肺止咳;射干消痰利咽;半夏、生姜开痰散结,大枣调和药性。

:本方辛散与酸收相伍,则散中有收;温化与敛肺相配,令开中有合。

五、定喘汤

:白果、麻黄、苏子、款冬花、杏仁、桑皮、黄芩、半夏、甘草。

: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痰热内蕴,风寒外束之哮喘。

:方中麻黄疏散风寒,宣肺平喘;白果敛肺定喘。二药共为君药。桑白皮泻肺平喘,黄苓清热化痰,二者合用以消内蕴之痰热,为臣药。杏仁、苏子、半夏、款冬花降气平喘,化痰止咳,俱为佐药。甘草调药和中,且能止咳,用为佐使。

:本方宣肺药与降肺药相配,以适肺宣降之性;宣降药与敛肺药相伍,以利肺司开阖之职。

六、三子养亲汤

: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

:温肺化痰,降气消食。

:痰壅气逆食滞证。

:方中白芥子温肺化痰,利气畅膈;苏子降气消痰,止咳平喘;莱菔子消食导滞,降气祛痰。

:本方化痰、理气、消食共用,使气顺痰消,食积得化,咳喘自平。

七、二陈汤

:半夏、橘红、白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湿痰证。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消痞除满,为君药。橘红理气行滞,燥湿化痰,为臣药。茯苓渗湿健脾,以杜生痰之源;生姜既助半夏、橘红以降逆化痰,又制半夏之毒;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相伍,散中有收,使祛痰而不伤正,均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本方标本兼顾,燥湿理气祛已生之痰,渗湿健脾杜生痰之源;祛湿化痰之中佐以理气之品,使气顺则痰消,体现了“治痰先治气”之治疗原则。

八、九味羌活汤

: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香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处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方中羌活功擅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故为君药。防风辛甘性温,功善祛风,并能胜湿止痛;苍术辛苦而温,人太阴经,功善燥湿,并能祛风散寒,共助君药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为臣药。细辛、白芷、川芎俱能祛风散寒。此三味共为佐药。生地、黄苓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助热伤津,亦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配伍。

:本方辛温升散与寒凉清热合用,“以升散诸药而臣以寒凉,则升者不峻;以寒凉之药而君以升散,则寒者不滞。

九、银翘散

: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温病初起。

:方中重用银花、连翘为君,二药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可辟秽化浊。薄荷、牛蒡子疏散上焦风热,清利头目,解毒利咽;荆芥穗、淡豆豉解表散邪,四药共为臣药;芦根、竹叶清热生津;桔梗宣肃肺气,三药共为佐药。生甘草调和诸药,是为佐使。

:本方于辛凉之中少佐辛温之品,既利透邪,又不悖辛凉之旨;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相配,构成疏清兼顾,以疏为主之剂。

十、桑菊饮

: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生甘草、苇根。

:疏风清热,宜肺止咳。

:风温初起,邪客肺络证。

:方中桑叶疏散风热,又清宣肺热而止咳嗽;菊花疏散风热,又清利头目而肃肺。二药共为君药。薄荷辛凉解表,助君药疏散风热之力;杏仁苦降,肃降肺气;桔梗辛散,开宣肺气,相须为用,共为臣药。连翘透邪解毒;芦根清热生津,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本方一以轻清之品,疏散风热以除表证;一以辛苦之品,宣肃肺气以止咳嗽。

十一、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方中麻黄宜肺平喘,解表散邪;石膏清泄肺热以生津;二药共为君药。杏仁宣利肺气,是为臣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佐使药。

:本方辛温与寒凉相伍,共成辛凉之剂,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凉遏。

十二、败毒散

: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气虚外感风寒湿证。

:本方中羌活、独活并用,祛风散寒,除湿止痛,通治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共为君药。柴胡发散退热,助君解表;川芎行气活血,助君宣痹止痛,俱为臣药。桔梗宣肺、枳壳降气、前胡化痰、茯苓渗湿,升降相合,宽胸利气,化痰止咳,皆为佐药。又佐人参一味,意在扶助正气以鼓邪外出;甘草调和药性,兼以益气和中,共为佐使。

:本方以解表为主,佐以益气,扶正以助祛邪,祛邪而不伤正。

十三、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梅核气。

:方中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厚朴下气除满,为臣药。茯苓健脾渗湿;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且制半夏之毒;苏叶芳香行气,理肺疏肝,助厚朴以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共为佐药。

:本方辛苦合用,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气顺则痰消结散,痰化则气行郁开。痰气并治,行中有降。

十四、苏子降气汤

:紫苏子、半夏、川当归、甘草、前胡、厚朴、肉桂、生姜、大枣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上实下虚之喘咳证。

:方中君以紫苏子降上逆之肺气,消壅滞之痰涎,为治痰逆咳喘之要药。半夏燥湿化痰降逆,为臣药。厚朴降逆平喘,宽胸除满;前胡降气祛痰;肉桂温肾纳气;当归止咳逆上气,养血补虚,共为佐药。生姜、苏叶宣肺散寒,大枣、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药性,为佐使药。

:本方治痰药与理气药相配,气顺则痰消;宜肺药与降肺药相伍,调理肺气之升降。上实下虚并治,而以降气化痰治上实为主,温肾补虚治下虚为辅。

十五、真武汤

: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

:温阳利水。

:1.阳虚水泛证。2.太阳病发汗太过,阳虚水泛证。

:本方以附子为君,温肾助阳,化气行水。白术健脾燥湿;茯苓甘淡而平,利水渗湿。共为臣药。佐以生姜,既助附子温阳散寒,又合苓、术宣散水湿,兼能和胃降逆止呕。配伍酸收之白芍,利小便以行水气,柔肝缓急以止腹痛;敛阴舒筋以解筋肉响动;防止附子燥热伤阴,亦为佐药。

:本方以辛热药为主,配苦燥渗利之品,少佐酸柔收敛之物,泻中有补,标本兼顾。

十六、葶苈大枣泻肺汤

:葶苈子、大枣。

:泻肺行水,下气平喘。

:痰水壅实之咳喘胸满。

:本方中葶苈子泻肺行水,化痰平喘,为主药;辅以大枣护正安中,减缓药力,从而使葶苈子泻肺而不致伤正。

:葶苈子泻肺逐水,佐以大枣和中扶正。

十七、温胆汤

: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炙甘草、茯苓。

: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

:方中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为君药。配以甘淡微寒之竹茹清胆和胃,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与半夏相配,既化痰和胃,又清胆热,为臣药。陈皮理气行滞,相湿化痰;枳实降气导滞,消痰除痞;茯苓渗湿健脾,以杜生痰之源;生姜、大枣和中培土,使水湿无以留聚,共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

:本方化痰与理气并用,气顺则痰消;清胆与和胃兼顾,热清而胃不伤。

十八、百合固金汤

:熟地、生地、归身、白芍、甘草、桔梗、玄参、贝母、麦冬、百合。

:滋润肺肾,止咳化痰。

: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

:方中生、熟二地为君,滋补肾阴亦养肺阴,熟地兼能补血,生地兼能凉血。臣以百合、麦冬滋养肺阴并润肺止咳;玄参咸寒,协二地滋肾,且降虚火。佐以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桔梗载药上行,化痰散结,并利咽喉;当归、芍药补血敛肺止咳。佐使以甘草,调和诸药,且与桔梗为伍以利咽喉。

:本方肺肾同治,金水相生,重在补肾;养阴降火祛痰并施,重在养阴。

十九、桑杏汤

:桑叶、杏仁、沙参、象贝、香豉、栀皮、梨皮。

:清宣温燥,润肺止咳

:外感温燥证

:方中桑叶轻清宣散,长于疏散风热,宣肺清热;杏仁苦温润降,功善肃降肺气而止咳,共为君药。淡豆豉辛凉透散,以助桑叶轻宣发表;象贝清化痰热,合而为臣。沙参养阴生津,润肺止咳;梨皮益阴降火,生津润肺;栀子皮质轻而寒,人上焦清泄肺热,共为佐药。

:本方辛凉甘润合法,轻宣凉散与生津养液并用,透泄温燥而不伤津,凉润肺金而不滋腻。方中诸药用量较轻,且煎煮时间不宜过长,体现“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用药特点。

二十、清燥救肺汤

:桑叶、石膏、枇杷叶、人参、胡麻仁、真阿胶、麦门冬、杏仁、甘草。

:清燥润肺,益气养阴。

:温燥伤肺证。

:方中重用霜桑叶为君,取其质轻寒润人肺,清透宣泄燥热,清肺止咳。石膏善清肺热而兼能生津止渴;与甘寒养阴生津之麦门冬相伍,可助桑叶清除温燥,并兼顾损伤之津液,共为臣药。杏仁、枇杷叶苦降肺气,止咳平喘;阿胶、胡麻仁以助麦门冬养阴润燥。用人参、甘草益气补中,培土生金,以上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兼为使药。

:本方宣、润、降、清、补五法并用,宣中有清,清中有润,气阴双补,宣清不伤肺,滋润不腻胃。

二十一、麦门冬汤

: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梗米、大枣。

:滋养肺胃,降逆下气

:1.虚热肺痿,2.胃阴不足证。

:方中麦门冬重用为君,养阴生津,滋液润燥,兼清虚热,两擅其功。臣以半夏降逆下气、化痰和胃。人参健脾补气,俾脾胃气旺。甘草、粳米、大枣甘润性平,合人参和中滋液,培土生金,以上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兼作使药。

:本方麦门冬与半夏用量比为7:1,甘润之中佐以辛温,滋润之中佐以降逆,滋而不腻,温而不燥,肺胃并治;且益气健脾与养胃补肺并行,体现培土生金、虚则补母之法。

二十二、养阴清肺汤

:大生地、麦门冬、生甘草、玄参、贝母、丹皮、薄荷、炒白芍。

: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阴虚肺燥之白喉。

:方中生地能滋肾水而救肺燥,又能清热凉血而解疫毒,标本兼顾,故重用为君药。麦门冬养阴润肺清热,益胃生津润喉;玄参清热解毒散结,启肾水上达于咽喉,二药共助生地养阴清热解毒,为臣药。白芍敛阴和营泄热:丹皮凉血活血消肿;贝母润肺化痰散结;薄荷辛凉宣散利咽,共为佐药。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为佐使之药。

:本方扶正与攻毒并举,补、清、散、敛共用,标本同治

二十三、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

:化痰息风,健脾祛湿。

:风痰上扰证。

:方中半夏辛温而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甘平而润,人肝经,善于平肝息风而止眩晕,二者配伍,长于化痰息风,是治疗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共为君药。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以治生痰之本,与半夏、天麻配伍,加强化痰息风之效,共为臣药。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痰消,为佐药。使以甘草调药和中,煎加姜、枣以调和脾胃。

:本方风痰并治,标本兼顾,但以化痰息风治标为主,健脾祛湿治本为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bayea.com/ppyks/17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