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智慧3ldquo良药苦口
白癜风能吃什么药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861814.html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摘自艾青《我爱这土地》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使用西药的量还不多,人们有病一般还是吃中药的比较多。很多人可能都知道,中药一般都是很苦的,故吃中药对于大人来说还比较好,他们都会硬着头皮把这碗充满酸甜苦辣的中药灌下去。但对于小孩,那就充满了艰辛,小孩怕苦啊!所以那些大人没办法,只能几个人抱住小孩,在小孩的脖子下放一条毛巾之类的,把煮好的中药汤给小孩灌下,有时小孩坚持咬紧牙关,最好的办法就是捏一下小孩的鼻孔,小孩就只能强口呼吸,这时大人就迅速地把药汤灌下去。 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大人总会怪小孩不听话,古人不是说“良药苦口”,你不吃点苦病怎么能好呢?其实我总觉得小孩的所作所为才是最天真实际的,他们不会象我们这样虚伪,一定要生搬硬套。对于小孩他们来说,苦就是苦,他们可能有的不会说话,他们就只能通过拒绝来反抗。但我们人类几千年来被“良药苦口”这句谬语蒙骗还不自知,还不如一位天真无邪的小孩子。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请大家来听我的解释,你就会知道,“良药苦口”其实是几千年来中医史上的大谬误。 一、圣人之误导致大家一直认为“良药苦口”。 孔子曰:“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后人就把“良药苦口”捧为至尊,但这是不是真的呢?现实告诉我们,良药不一定就苦口,苦口的不一定就是良药。 孔圣人在这里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说有病就要吃药,而吃药就不能怕苦。苦味虽不受人欢迎,只要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就不能拒绝它;"忠言逆耳利于行",是指正确的批评、建议、意见对个人品德的修养、国家事业的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意思是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忠实劝告是不喜欢的但对行动有益;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但后人却把它引申至治病救人,以为良药苦口,或者苦口者乃良药,以至于后人常常唯苦为美,唯苦为好药,导致谬误产生了。 (这是我三十年来的著作) 二、中草药为什么会有苦味。 生活中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植物,好像植物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并不像是动物那么的灵活。植物是在一个地方一直慢慢的生长,没有动物那种活动能力。但其实植物虽然说它们并不像是动物长着脑袋,可是它们也是有着自己的一些考量,为了能够适应环境,会做出相应的调整,来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 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植物,为了能够让自己免受一些病虫侵害,可能会做出一些防御行为。比如说有一些植物会因此将自己的汁液味道变得比较苦,这种味道往往这些昆虫就不太喜欢吃,所以这样就能让自己很好的存活下来,这其实也是一种很不错的方法。 其实自然界之中的这种绿色的植物,它们释放的这种苦味,也是为了能够适应生活环境,让自己很好生活下来的一种手段。尤其是有一些植物特别的难吃,即便是虫子也不太喜欢吃,像是拟南芥这是一种特别难吃的植物,即便是虫子在特别饥饿的状态下都不会去碰这种植物,可以想象它的叶子是有多么的难吃了,因为它的叶子是特别苦涩的,几乎没有一种动物是能够适应这样苦涩的味道。如有些植物能制造氰化物的前体,因而氰化物或者被植物的酶所释放,或者被摄食动物肠道里的细菌所分解释放。值得一提的有苦杏仁,它在苹果和李子的种子里有,木薯的块根也有,这些苦味可以防止被虫子或其他动物吃掉。 科学家通过对这种植物的研究结果有了新的发现,这种植物之所以没有任何的虫子喜欢吃它们,是因为它们将自身更多的能量输送给了保护自己的这些化学物质,从而让植物不被虫子侵害,但是同样的它们也是付出了严重的代价,比如说它们的生长会更加的缓慢一些,或者说是出现营养不良,发育不良的问题。 因为在植物里面,其实是含有一种特别的基因,这种基因叫做JAZ,正是由于这种基因能够有效的控制使用这些可以防止被病虫害侵扰的化学物质。那么科学家对这种植物进行了大量的改造之后,让这种特殊的基因发生了突变,也就是说这种基因原先包含了13个种类,但是,将其中的十个都破坏掉了,现在它们所产生的这种JAZ蛋白质,相对来说也就少了很多。 那么当它们越来越少的时候,想要继续的处于这种防御状态,那么它们就必须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因此当这种改造之后的植物再次的生长的时候,它们的生长过程就会比其他正常的植物看起来更加的弱,也就是说出现了典型的发育不良。而且这种经过改造之后的植物,相比较于以前的植物来说,它们产生的种子可以存活下来并且能够发芽的数量将更少。甚至是植物在成长的过程中,它们自身的根茎叶之类的也会呈现出很多的变化,比如说叶子呈现出来的颜色不再是绿色,反而是棕色,甚至早早的就出现了枯萎的现象。 所以从这些研究就可以发现,植物如果一直是处于这种防御的状态,那么相对应的,它们就会消耗掉自身更多的能量,而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大的,当它们消耗过多的能量用来防御之后,那么它们的身体生长以及在繁殖后代方面就会大大的减弱。 也就是这种植物在有限的能量的前提下,如果大量的能量被用来进行防御了,当然相对应的身体成长方面得到的能量也就会变得更少,所以这种生物虽然说可以免于被害虫的侵噬,但是自己本身的成长却并不是那么的强壮了。这也说明它们成长的过程中,对于防御病虫侵害和自身的成长的能量分配,其实也是经过重大的权衡之后才出现的这样的现象。 三、科学家的研究。 植物为什么会有苦味呢?科学家也进行了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研究所的黄三文博士对野生黄瓜叶片苦味进行研究,并解开了其苦味之谜。 黄瓜源自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本是印度境内土生土长的植物,黄瓜的祖先长相狰狞,它们荔枝大小,通体碧绿,像海胆一样满身是刺,果实极苦,轻咬一口就让人肠胃尽。它原本在印度被作为草药使用,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挑选,那些个儿大、味甜、刺少的品种被广泛种植,黄瓜果实和叶片都变大,果实也失去了苦味,黄瓜逐渐从野生草药被“驯化”为一种蔬菜,并被逐渐传到世界各地。 科学家已经研究揭示了黄瓜苦味合成、调控及驯化的分子机制,共涉及11个基因。即:发现了苦味物质葫芦素是由9个基因负责合成的,其中4个基因的生物化学功能已经确证了;这9个基因受到2个“主开关基因”(Bl和Bt)的直接控制,Bl控制叶片苦味,Bt控制果实苦味;在野生极苦黄瓜向栽培黄瓜驯化过程中,Bt基因受到选择,导致无苦味黄瓜的出现,但在逆境条件下仍然会变苦;发现Bt启动子区域的一个突变能够使得黄瓜在逆境条件下也不会变苦,通过精确调节果实和叶片中Bt和Bl的表达模式,可以确保黄瓜果实中不积累苦味物质,保证黄瓜的商品品质,同时提高叶片中的葫芦素含量用于抵御害虫的侵害,减少农药的使用。 四、当然,并不是有苦味就是有毒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有苦味的植物就是有毒的。我们潮州人最喜欢喝“工夫茶”,而外地一些人喝了“工夫茶”就直喊太苦了,根本没办法喝;但他们喝多了,却觉得苦后喉咙却有一股甘甜的感觉,最后也喜欢喝“工夫茶”了。为什么呢?因为茶类的苦味是含有“茶多酚”一类的化合物,这对人体有利的,即使轻微的苦味也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害。 不知大家是否了解“苦刺”这种中草药吗?虽然名字中有个“苦”字,吃起来有点苦味,但这种苦味却与众不同,我们潮州人有时还把它拿来切碎炒鸡蛋,或者和猪(牛)肉一起做成“苦刺丸”。它的苦有一种吃后令人欲罢不能的感觉,说明这种苦对人体是有利的,是没有毒害的。 还有,真三七粉入口苦,但是不到喉,之后回甜,三七粉的苦味在口里停留的时间不长,总结为五个字:到口不到喉,就是说不能苦到喉咙里去。 《黄帝内经》中提到,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苦入心经,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苦味能养心,更能坚固五脏六腑。五种味道的药材中,只有偏苦味的药材的药性和药效都是最好的。苦味可泄热、排毒:中医认为,苦味属阴,有疏泄作用,对于由内热过盛引发的烦躁不安有泄热宁神之作用。泄热、通便不仅可以退烧,还能使体内毒素随大、小便排出体外,使少儿不生疮疖,少患其它疾病。苦味可促进造血功能:苦味食品可使肠道内的细菌保持正常的平衡状态。这种抑制有害菌、帮助有益菌的功能,有助于肠道发挥功能,尤其骨髓的造血功能,改善贫血状态。 五、断肠草害人就是“良药苦口”这句话惹的祸。 年6月2日晚19时左右,翁源县新江镇发生一起7名外地民工误食大茶药(俗称断肠草)自泡药酒中毒事件。当天中午该批外地民工自行在野外采摘植物后用白酒浸泡,晚上饮用后出现程度不同的不适症状,其中,2人当场死亡,1人在送医途中抢救无效死亡,其余4医院抢救。 其实我国每年都有很多类似的事例发生,很多人由于误采了“断肠草”作为凉茶喝而死亡。大茶药又名大茶叶、钩吻、断肠草、胡蔓藤、野葛、毒根等,植物基原为马钱科(Loganiaceae)胡蔓藤属植物胡蔓藤GelsemiumelegansBenth.,其味辛、苦,性温,有大毒,是世界闻名的剧毒植物,具有祛风攻毒、散结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疥癞、湿疹、瘰疬、痈肿、疔疮、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神经痛等疾病。 但断肠草全株剧毒,就是根、茎、叶、花都有剧毒,根、嫩叶及嫩芽毒性最大。本品含有多种极毒的生物碱-钩吻素(如钩吻素子、钩吻素寅、钩吻素卯等),是一类神经抑制剂,它们会抑制呼吸、运动中枢神经,严重者甚至会直接让心肌停止收缩。中毒后引起晕眩,咽、腹剧痛,口吐白沫,瞳孔散大,下颚脱落,四肢肌肉也失去控制,心跳和呼吸会逐渐放缓,最终因为心脏及呼吸衰竭而死亡。相传当年神农氏尝百草,就是因为误食“断肠草”中毒而死。 那为什么会经常出现“断肠草”中毒呢?是不是人们对这种毒药进食产生麻痹大意呢?其实也不是,而是由于我们认为“良药苦口”惹的祸。我们知道,我们人类避开毒药可以有几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辨认有毒草药,第二道防线是通过口腔消化道的感觉而排除毒物。 因为断肠草(钩吻)的花期与金银花、山银花相近,断肠草(钩吻)的植株和金银花、山银花也容易混淆,大家容易误将断肠草(钩吻)当成金银花、山银花采摘回家,熬制消暑饮料饮用,从而导致中毒。 (金银花)(断肠草) 当第一道防线失败时,人类本来还有第二道防线可以防止,就是通过味觉来阻止,因为“断肠草”性味苦、辛,喝“断肠草”煮的水或泡的酒完全可以出现很苦的味道。但由于我国人民一直很相信“良药苦口”,所以当喝了这么一碗苦药水时,大家也不会怀疑里面有毒物,所以就经常造成有人误喝而死亡的例子。 六、以毒攻毒,利用苦味药物来治疗癌症也是一个研究方向。 黄瓜苦味物质葫芦素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最早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甜瓜的瓜蒂具有催吐及消炎的功效,而瓜蒂中含有大量的葫芦素。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葫芦素能够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可与其他抗癌药物一块用于癌症治疗。黄三文表示,正在与有关科研单位合作研究,葫芦素的合成和调控机制一旦破解,或为将来开发合成治疗癌症的药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苦味食物可以预防癌症?食物中的天然苦味物质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如柠檬和柚子当中的柚皮甙,茶里面的茶多酚,红酒里面的多酚以及巧克力里面的多酚,都是有助预防癌症和心脏病的成分。苦瓜中的奎宁精,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帮助控制血糖。所以,水果一定要搭配着吃,不能光吃甜的,还要适当吃点苦的、酸的。 七、良可叹也,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草药的作用。 由于“良药苦口”的一句话,在历史上不知道造成了多少冤案,也使人们在中药使用上唯苦为美,唯苦为好药。夏天的很多解毒清热药往往加入大量的性凉味苦的药物,十八甚至二十四味的苦寒草药,如正宗二十四味凉茶含24种药材:冬桑叶、银花藤、鬼针草、鱼腥草、土牛膝、枇杷叶、五指甘、路边菊、白纸扇、金沙藤、鸭脚木、田基王、布楂叶、三丫苦、金钱草、淡竹叶、余甘子、岗梅片、黄牛茶、木槵片、山芝麻、葫芦茶、土公英、火炭母。由于二十四味凉茶之主要药材都偏寒凉,所以体质虚寒者、孕妇是不宜饮用的。 我在临床工作中,最不喜欢开出苦寒的中药,小孩子也喜欢来我这里诊病,他们总是说:“伯伯开的中药一点都不苦,和其他医生开的中药不一样。”的确,我并没有“良药苦口”的偏见,而是根据病情来开出药物,如能促进胃肠功能的药物一般是甘辛,有的平常还是食物调料的主要物质,象小茴香、姜黄一点也不苦,吃的人还会感觉很舒服;而甘草之所以以调和百药,也是由于其性甘的原因。这些都是好药,但它们都与“苦”字沾不上边。 况且,我们刚才也看到了,很多草药之所以出现苦味,是生命的智慧造就的,是由于草药本身为了抵御虫类或其他动物吞食而产生的一种机制,它是与药性没有一点关系。只是由于很多药物确实保留有一定的苦味,在科学并不发达古代人们就误以为苦药即是良药,所以在今天我想向大家澄清这个问题,“良药苦口”绝对是几千年来中医史上的大谬误。 请大家阅读后在留言中各抒己见,写下你的观点。 (大家如喜欢可邮购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bayea.com/ppyks/17442.html
- 上一篇文章: 清肺饮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