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卡力孜然酊说明书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7456.html

主办: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名老中医经验与学术流派传承分会

承办:

施维群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学术指导: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

总编辑:施维群

副主编:

王邦才傅晓骏沈元良王新华陈学奇

本期责任主编:陈永青

本期执行主编:

倪伟陆增生公培强陈滨海陈诗琦

本期目录

1主编致辞

2百家争鸣

3传承之路

4新闻速递

5学海无涯

1主编致辞

责任主编:陈永青

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浙江省名中医李伟林学术传承人。现为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分会、肝病分会和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分会青年委员,台州市工程第三层次培医院“青松”人才。参与主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酸苦甘辛咸茎叶花果根

四诊参机变五味百草验

妙手愈沉疴德心扬国粹

40年的临床工作点滴,汇聚着一代名医的成长之路。临证问候,擅抓主症,详辨舌脉,审证立法,遣方用药,随症加减,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将古法技艺投入临床,腕间三指地,搭出病枝蔓,茎叶花果根,熬成去疾汤;孜孜以求,不忘医者初心,行医路上,所向一往无前。

2百家争鸣

李伟林,主任中医师,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名老中医经验与学术流派传承分会副主委、肝病分会副主委、感染病分会副主委、肿瘤分会常委,浙江省抗癌协会姑息治疗分会副主委,台州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年获国家中管局颁发的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称号,年被评为“浙江省名中医”。

李伟林潜心临床工作近四十年,重视理论实践相结合,务求效高而治捷。对时病、热病,善用江南温病学派诸法;对大病难症勤求古训、潜心研究,采经方、金元医家方,综合中医各家学说,从中汲取精华,以求获效。

慢性乙型肝炎诊治

李师认为慢性乙型肝炎按照中医理论体系,可归为外感湿热邪毒发病,具有一定的发病规律。经过多年的临床积淀,李师总结出了首辨少阳阳明、次辨虚实、三辨湿热、四辨气血的慢性乙型肝炎四步辨证法。临床运用该法诊治慢乙肝患者,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值得大家深入的学习与探讨。

热病急危重症诊治

早期李师在病房工作期间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尤其对热病急危重症的处理感悟颇深。李师指出在治疗温病时,尤其那些外感热病急危重症患者,不能墨守成规,按部就班依据卫气营血的发展过程来治疗,在气分时不是只能用清气分热证之品,清血分热的凉血散血药亦可一起投之,早期干预,防止日后病重药轻。对于急重型外感热病,需用截断扭转之法,即在未入血分之前,恐光用气药难以将热象控制住,可提前联合使用血分药,气营同顾,遏制病势。若不及时干预,邪气入营入血,气分热甚,营血两燔,瞬息万变,病情危重。故早用、重用大剂量的清热解毒凉血药,截断病之去路,镇挫病势,防其入营入血,方能力挽狂澜,即有“其慓悍者,按而收之”之意。

肺心病诊治

慢性肺病患者长期存在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机体缺氧的状态会诱发血管重塑,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肥大,最终导致肺心病的形成。对于肺心病的中医辨治,李师提出可以从水气论治,从瘀血论治,从宗气论治。肺病日久,心胸中阳气宣通不利,肺治节失权,水气上犯于肺而凌于心,而出现咳喘、心悸、不能平卧、动则气喘等表现。治水离不开治气,治气亦离不开治肺,投以葶苈大枣泻肺汤治之。其可除停积于肺部的至高之水,泻肺气,止咳喘,清邪热,涤痰饮,又有利水消肿之功。

但李师反复强调水气弥散于肺是属于外在表现,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心阳不振,肺脉不畅,无力行血,滞而不通,三焦气化失司,停而为水,导致心水的形成,也很好的诠释了“血不利则为水”这经典理论。因此在治疗方面,李师会在温通心脉的同时,少少配伍活血化瘀药,例如益母草、泽兰、丹参、鬼箭羽、苏木、桃仁、红花等,其瘀血证显者,可加用蒲黄、地龙、水蛭等,祛其壅塞,利其隧道。肺心病多见于老年人,且病程较久,常伴宗气的不足。宗气旺盛,则清阳升,浊阴降,心肺调,五脏和;宗气不足,血液推动无力,而导致肺脉不畅,瘀血渐生。在稳定期,李师常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入少许温补之品,如黄芪、党参、炙甘草、鹿角霜、仙灵脾等,使宗气源源不竭,胸阳持续的振奋。另外对于久病体弱之人,常伍熟地黄、山茱萸、麦冬、五味子等,补肺益肾,宗气生化无穷。

恶性肿瘤诊治

对于恶性肿瘤的论治,李师倡导减毒除恶、搜邪攻坚、调畅元真等多种方法,强调要达到肿瘤毒减恶消、人本元真通畅、人瘤共存的目的。通过中医六经、标本、中气、八纲、脏腑等多种辨证方法确定病邪的病位病性、正邪虚实状况而有针对性治疗抑制肿瘤发展,从而使机体五脏元真通畅而康复。例如李师治疗肺癌的中医思路就是多元化的,有从虚论治、从痰论治、从积论治、从毒论治、从寒热互结论治、从少阳论治、从太阴、厥阴论治等。

李伟林始终坚持临床工作、带教两手抓,以传承学术思想,培养年轻医生为己责;仁者之心,恪守医德,始终以患者福泽为中心。李师经常告诫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医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素质:对医术的“精”和对患者的“诚”。我们所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为病人解除病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应当任劳任怨,恪尽职守,才能不辜负患者将生命健康托付于我们的信任之情。

3传承之路

●年少初心始立,践以精勤于业

年,年仅15岁的李伟林考入浙江中医学院(现为浙江中医药大学),正如孔子所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正值束发的李师第一次离开家乡,坐了12小时的大巴车赴杭求学。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纵路途曲折,从无犹疑。李师自小热爱中医,虽然初入中医世界,但还是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并且接受了系统的中医和西医的教育。毕业后在病房、急诊、门诊摸爬滚打,李师体会到不少疾病单靠现代医学还很难解决,我们的祖先为民族的生息繁衍创造的祖国传统医学是民族的瑰宝,我们可要好好研学。

●广求克病之术,厚植济世情怀

大学期间,李师笃志好学,曾聆听何任、潘国贤、马莲湘、杨继荪、徐荣斋、吴颂康等诸位名师面授。年至年,医院进修1年,期间跟诊徐嵩年、张志秋、胡建华、姚培发、苏万方等诸位海派名医,深得诸位大医的熏陶,受益匪浅。年至年期间,李伟林经国家严格考试遴选后,作为国家中医局正式录取并资助的“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到全国各地聆听数位国医大师和数十位国内知名中医专家所讲授的临证心得和体会,很大程度地提高了今后应用中医思想解决各种复杂疾病的能力与水平。李师常教导我们平时要多利用空闲的时间博览群书,他认为中医最大的魅力在于其通往真理的途径是多元化的,需要我们经历时间的洗礼,博采众长,不能拘泥于一门一派,决不能守一方而待百病,执一法而应万变,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

每次出诊,诊间早已人满为患,加号拖班挨饿已是家常便饭,还经常被住院患者“钦点”会诊。诊间常有老病人刚坐下便对着跟诊的学生娓娓道来:“我全靠李主任,之前我都快放弃治疗了,自从遇见了李主任,现在好多了,跟正常人没什么两样,我看活到九十岁都没什么问题。”还有些患者临走时不忘叮嘱跟诊的学生:“李主任医术高超,你们要跟着好好学,祖国的医学需要你们来传承发扬。”这些都是门诊工作中一个个平凡的缩影,在李师的患者群中,有大到癌症晚期的,有小到普通的外感,他都会耐心的辨证处方,去呵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去守护他自己心目中那团热爱中医的火焰。正如《大医精诚》中所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身为名医,李师始终认为医者应具仁慈救人之心,不能厚此薄彼,心无杂念功利,方可临证处方。

●古神农尝百草,今名医续传承

李伟林认为中医之所以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数千年,其强大的生命力源于临床疗效,疗效才是硬道理。对于大多数疾病,现代科学还不能完全阐明发病机理,或缺乏特效药,而中医面对许多西医无药可施的疾病具有它独特的优势。李师推崇中医名家章次公“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治学理念,认为治疗疾病的方法应该是多元化的,可以衷中参西,但要讲求实效,无论中西医,能解决问题的就是好方法,一切应从疗效出发。另一方面,中医离不开传承和发展,李师认为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的总结,可以促进中医学术的发展,对后人的研习也具有极大的意义。

长期以来,李师对学科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极为重视,其名老中医工作室被列为年浙江省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计划。

李师坚持临床和带教两不误,以培养中医人才为己责,只要一有空闲时间,便会组织教学查房,亲自带领科室成员对临床的疑难病例进行剖析并集中指导。李师认为中医是不断积累的过程,特别是对名家临床思想的整理和总结,可以为今后临床诊治提供宝贵的思路和经验。

4新闻速递

01

12月11-12日,由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和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共同主办,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分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承办的“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分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在线上举办,董雷在青年医师专场介绍了新疫情形势下COVID-19的防控策略。

月15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其中,分会副主委傅晓骏、陈学奇获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分会委员欧阳钦、朱小区两位专家通过考核,荣获“全国中医优秀人才”称号。

03

近日,台州市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成立并选举李伟林为台州市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陈永青、鲍建敏、陶毅强担任委员。

5学海无涯

1.运用实脾通隧除鼓法治疗肝硬化腹水证治探析--李文斌,项紫艳,李伟林

摘要:肝硬化腹水是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终末期并发症,1年病死率为15%,5年病死率高达44%。中医学称其为“鼓胀”“水蛊”等。《灵枢·水胀篇》:“鼓胀如何?岐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临床表现以腹部胀满如鼓、腹壁青筋暴露、乏力纳差、尿少等为主要特征。临床治疗上多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认为脾土一旺、水有所制,在利水渗湿的同时加以固护脾胃,使邪去而不伤正,可取得显著疗效。

原文下载

2.李伟林运用搜风润肺止咳方治疗感染后咳嗽经验--吴罗金,陈永青,李伟林

摘要:李师常运用搜风润肺止咳方治疗感染后咳嗽,收效甚好。其组成为蝉蜕、僵蚕、全蝎、南沙参、北沙参、麦冬、桑白皮、枇杷叶、杏仁、乌梅、白及、甘草等。方中蝉蜕疏散风热,僵蚕配伍全蝎祛风化痰散结,搜风通络,三者同为君药,南、北沙参益气养阴兼清肺,麦冬润肺生津止渴,乌梅、白及敛肺止咳共为臣,桑白皮、杏仁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枇杷叶清肺降逆止咳为佐,甘草调和诸药、止咳解毒为使。全方合用,共奏搜风宁络、润肺止咳之功,风邪既祛,肺阴得复,肺之升降枢机得利。

原文下载

3.李伟林“从肝论治”慢性咳嗽经验--项紫艳,周志强,李伟林

摘要:李伟林主任中医师从医多年,对咳嗽治疗颇有心得,他认为,咳嗽在治疗上,除驱邪止咳、宣降肺气外,须详察病机,或以透邪柔肝,或以息风平肝,或以清肝凉血为治法,进而遣方施治。风为气之运动而发,咳嗽为气体流动失常所致,取象比类,咳与风相通。《黄帝内经·素问》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肝与风相通。肺咳日久不愈,肺气上逆,气机失调,肝失疏泄,必引动肝风,此时肝风不盛,尚不足以上达清窍而致眩,亦未遍及全身致颤。仅表现为阵发性剧咳,咳难顿止,法当祛风除邪,调气宁肺。

原文下载

下期预告:省国医名师金肖青

中医薪火,贵在传承

传承之道,贵在创新

1

END

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bayea.com/ppyjj/17667.html